腸癌新知

有問題嗎 ?讓我們為你解答

最新消息

腸癌治療
大腸直腸癌治療精準化!醫師帶你正確認識基因檢測
M-TW-00002436
腸癌治療
大腸癌患者飲食指南!5個飲食原則與7種禁忌食物
我們都知道健康飲食的重要性,而對生病或某種疾病族群的人來說,它更是幫助免疫系統得以發揮其功效的關鍵因素,而若不遵照良好的飲食守則,不僅會阻礙治療,甚至可能會使疾病惡化。本文將探討大腸癌的飲食原則和禁忌食物,讓大腸在保持健康的同時,又可以補充所需的營養。... 觀看更多請點擊這裡 (將引導至 Hello 醫師文章)M-TW-00002435
腸癌治療
大腸癌後~運動幫助抗癌 擺脫憂鬱
一般認為的運動,是指身體所做的各種動作,且會消耗體力和熱量,例如健身、網球之類的休閒運動,根據研究資料指出,運動的頻繁程度與罹患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又稱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有直接的關係,動的越多的人,罹癌機率比動得最少的人少24%,透過規律運動能幫您抵抗大腸癌,還能讓大腸更健康,以下分享這些運動的益處,供讀者參考。... 觀看更多請點擊這裡 (將引導至 Hello 醫師文章)M-TW-00002434

常見問答

全部類別
腸癌治療
腸癌照護
癌症分期
副作用
生活品質
營養健康

全部類別

  • 全部類別
  • 腸癌治療
  • 腸癌照護
  • 癌症分期
  • 副作用
  • 生活品質
  • 營養健康

大腸直腸癌一定要手術嗎?

還有機會切除,就表示還有長期存活的機會。大腸癌是預後相對良好的癌症,即使是第三期大腸癌,透過手術切除癌細胞,研究顯示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仍可高達65%。目前台灣的健保已給付相當多元的藥物與手術治療,民眾積極配合醫師治療仍可預期有較佳的預後。M-TW-00002547(點擊此處觀看文章來源以及全文)

大腸癌手術後該注意什麼?

應優先注重營養的補充。充足的營養與蛋白質可促進傷口癒合、提升免疫力、為患者儲備體力,快速進入下個療程,爭取治療黃金時間。術後多數患者可正常行走與活動,但術後一個月內請避免激烈、大量使用腹部肌肉的活動 (例如: 提重物、仰臥起坐),術後滿一個月,則可嘗試循序漸進的增加運動強度。M-TW-00002550(點擊此處觀看文章來源以及全文)

為什麼都要手術了,醫師還要我做化療?

術前的藥物治療(化療或合併標靶治療)是為了提高可切除率,爭取保留器官機能。術後的藥物治療是為了減少高風險大腸癌的復發風險。腫瘤越大,不只需要切除的範圍大、關聯的器官多,對患者的身體負荷也越大。事先透過藥物投予,有機會遏止腫瘤持續的侵犯、縮小腫瘤與切除範圍,提高可切除率,就有機會爭取較好的預後。參考文獻: J Natl Cancer Inst.  2009;101(20):1412-22M-TW-00002554(點擊此處觀看文章來源以及全文)

手術會不會導致腸沾黏,還要再開一次刀?

術後是否會沾黏,目前並沒有直接的臨床指標可以預測,但醫師在關閉造口時,或許可透過造口觀察沾黏情形。少數腸沾黏合併腸阻塞患者,由於出現腹痛與排便不順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確有需要再次手術的可能。若民眾擔心有沾黏發生,也可考慮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使用防沾黏材料。M-TW-00002551(點擊此處觀看文章來源以及全文)

可以不要做造口嗎?

90%的造口是暫時性的,3個月後即可移除。造口提供大腸接合處更好的癒合環境,幫助患者恢復得更好、更快。造口一般位在大腸接合處之前,目的是提早攔截夾帶毒素的糞便,減少傷口汙染,促進傷口癒合。民眾恐懼造口影響生活品質,但造口不只可以有效的幫助排除身體毒素、避免接合處遭受糞便感染、促進接合處的癒合,更可幫助患者快速恢復正常飲食,讓身體補足養分,儘快邁入下個療程。因此建議患者,不妨考慮透過三個月的短期造口,換取治療黃金時機。M-TW-00002552(點擊此處觀看文章來源以及全文)

造口會有臭味嗎? 會不會被發現?

台灣目前的造口器材非常進步,可有效阻隔氣味的滲漏,防水,而且體積輕薄,穿著寬鬆的衣服,其實看起來與一般人無異。只有在更換便袋的時候會聞到氣味,但與一般如廁的狀況相似,因此毋須過度恐慌。M-TW-00002556(點擊此處觀看文章來源以及全文)

我得了大腸癌,是不是要節制飲食少吃肉?

得了大腸癌更需有充足的營養,才有足夠體力迎接後續的治療。健康烹煮,均衡攝取,減少加工食品,是大腸癌患者的飲食準則。營養補充對癌症患者格外重要,對癌症患者來說,營養不良不僅可能延遲手術後接受藥物治療的黃金時機,甚至可能導致生命危險。歐美各國在治療前會進行患者的營養評估,台灣也落實營養的介入,除了輔助治療成效,也希望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尤其是大腸癌患者,未來可能會面臨多元的治療方法 (手術、化療、標靶、放療等),因此充足的營養不只可以幫助術後傷口癒合、增加免疫力,更可舒緩治療中的癌因性疲倦與不適。M-TW-00002553(點擊此處觀看文章來源以及全文)

大腸切掉後,吃飯喝水會受影響嗎?

手術後大腸雖然被縮短,但不至於嚴重影響養分吸收,仍可維持人體需要的基本生理機能。無論術後有/無造口,患者喝水飲食皆可正常,但手術後身體仍有一段時間需要適應,術後初期可能會有多次稀便的情形,身體逐漸調適後,就會慢慢恢復了。有造口患者,需特別注意,若有水便過量,應及時向醫師反應,醫師可適時投予止瀉藥物,幫助患者有更好的生活品質。M-TW-00002546(點擊此處觀看文章來源以及全文)

大腸癌手術後,我該吃什麼幫助傷口癒合?

術後可攝取蛋白質幫助傷口癒合,例如: 魚 (吃魚肉而非只喝湯)、肉、蛋、奶,但記得要循序漸進,切忌暴飲暴食。蛋白質不只可幫助傷口癒合,還可以提升免疫力與體力,幫助患者有充足的體力邁向藥物療程。吃健康烹煮的天然肉類都是最好的補充方式,如果胃口還是不好,也可以適度搭配市售營養補充品。M-TW-00002548(點擊此處觀看文章來源以及全文)

大腸癌手術後,我該多吃或少吃什麼食物嗎?

大多數的養份是依靠小腸吸收,因此手術切除大腸後,並不會直接影響養分吸收。術後患者與家屬毋須感到恐慌,不敢吃或吃太多補過頭,反而對身體復原沒有正向幫助。無論是術後或接受化療期間,都要把握循序漸進,均衡飲食的原則,就足以支持身體所需的營養需求了。M-TW-00002549(點擊此處觀看文章來源以及全文)

醫師說要吃蛋白質補充體力,但我吃素怎麼辦?

大腸癌患者的飲食目標,就是要有充足的體力面對接下來的治療,因此蛋白質的補充特別重要。術後可正常飲食的時候,如果可以改吃蛋奶素,其實雞蛋與牛奶就可以提供所需的蛋白質。市售營養補充品也屬於蛋奶素,可考慮適量補充。如果無法改吃蛋奶素,則可透過攝取豆類製品(例如:豆漿、豆腐)或高蛋白質的蔬菜 (例如: 花椰菜、菠菜、馬鈴薯等)來做補充。但要特別注意,切勿恐慌蛋白質吃不夠就過量攝取,因為豆類易產氣,蔬菜粗纖維高,因此都不宜過量,均衡飲食才能減少腸胃不適。M-TW-00002559(點擊此處觀看文章來源以及全文)

都知道是大腸癌了,為什麼醫師還要我做基因檢測?

大腸癌涉及多種基因的病變,研究顯示,對於個別癌症基因型別採取對應的治療方式,可能有更佳的治療效果。因此,現今的癌症治療邁向精準且個人化的設計,透過基因檢測,可以精準有效率的幫助醫師為病患制定更合適的治療方式與藥物的選擇。以第四期大腸癌常見的RAS基因為例,就有野生型與突變型兩種。M-TW-00002558(點擊此處觀看文章來源以及全文)

哪些基因型跟遺傳有關? 是否要請家人及早檢測、及早預防癌症?

由於大腸癌具有家族遺傳特性,民眾可從家族病史中觀察到警訊。目前已知有兩個極高機率會演變為大腸癌的病症,都屬於顯性基因遺傳,家族中若有人經診斷下列其中之一病症,應提高警覺、及早透過內視鏡檢查做預防。(1) 家族性結直腸瘜肉綜合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2) 遺傳性非瘜肉結直腸癌綜合症(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 or Lynch       Syndrome)M-TW-00002555 (點擊此處觀看文章來源以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