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者:羅氏大藥廠 - Patient Journey Partner, Steve Yeh
近年來COVID19肆虐,疫情降低了民眾接受癌篩的意願,也連帶減少了大腸癌篩檢的人數, 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院長王照元教授指出,在COVID19的這段時間,國內於民國110年的大腸癌篩檢量, 比起民國109年降低了15%,大腸癌篩檢總人數減少了19.4萬人,若是以大腸癌陽性率來換算的話, 將會少了680位大腸癌患者早期被診斷出來,若是能早期發現大腸癌的話,5年存活率在9成以上, 但如果是在第四期的話大腸癌5年存活率就會掉到1成3左右,因此早期診斷出大腸癌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大腸癌的篩檢方式有兩種,分別為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以及大腸鏡,王照元教授指出,根據國民健康署110年的資料,透過糞便潛血檢查發現有31,611位是屬於癌前病變,而2,191位為大腸癌。
根據國民健康署政策,提供50-74歲的民眾每2年免費一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檢查前亦不需要限制飲食,非常方便。王照元教授表示,透過每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 可以降低35%的大腸癌死亡率,若從大腸癌篩檢的資料來看,有將近一半的0-2期大腸癌患者是透過篩檢檢查出來的, 透過篩檢可以將早期的大腸癌病人偵測出來。
如果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的話,民眾也先不用慌張,王照元教授指出,若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的話, 有3成以上是瘜肉或是癌症,還是要接著做大腸鏡來檢查會比較準確,如果是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超過6個月以上才做大腸鏡的話, 得到大腸癌的風險會增加3成左右,若是一直不去做大腸鏡的話,死亡風險會增加到6成4,所以若是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的話建議大家還是要去做大腸鏡。
可能有民眾會覺得大腸鏡是比較侵入性、過程中也會有不適感,因此降低了做大腸鏡的意願,王照元教授指出,現今有無痛大腸鏡檢查可供大家選擇, 無痛大腸鏡檢查是透過麻醉的方式減少檢查過程中的不適感,可以降低民眾對於大腸鏡檢查的恐慌。
王照元教授呼籲大家,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是一個非常方便、簡單的工具,政府也有相關的補助措施,若是符合條件的民眾, 還是需要做大腸癌的篩檢,透過大腸癌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異常、早期接受治療,進而阻止大腸癌的發生及惡化。